寿光融媒讯(首席记者 郑小菲 通讯员 隋顺令)一个葫芦,经过烙笔的烫烙,传神精致的书画作品便跃然而出,这就是葫芦烙画。近年来,随着寿光文化市场日益繁荣,葫芦雕刻、烙画爱好者越来越多,化龙镇板桥村纪作云就是其中一位。在承包的3亩田园中,他建了一片葫芦艺术集聚区,不仅自己种葫芦,而且用电烙笔画葫芦,传承着葫芦烙画技艺。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纪作云以木匠活为生,他干活麻利、做事精细,是远近闻名的好木匠。儿女结婚后,他不再外出干活,承包了一块地种果蔬,不时带带孙辈,也算是“老有所乐”。
“现在藤上的葫芦已经熟了,经过清洗、晾干等工序后,就可以去皮、打磨、烙画了。”日前,记者来到板桥村纪作云的小田园,他边带记者参观边介绍,这3亩田园曾是村里的闲置地,他在承包后种上了各类应季蔬菜。
纪作云今年67岁,在小田园种葫芦是从2016年开始的。“起初是在角上搭个架,种了两棵葫芦,长得很好,孩子们回来看着都喜欢。后来,我就琢磨着在上面刻点画作点缀。”最初,他是用电烙铁在葫芦上画画,后来外甥给他买了一个带温度调控的电烙笔。有了趁手的工具,他创作的兴趣被激发了,对葫芦烙画的热爱也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电烙笔进行烙画。“我很享受每次创作的过程,看着用手中的电烙笔一点点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内心特有成就感。”
近年来,纪作云用一支电烙笔,在形态各异的葫芦上绘制过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书法等元素,将一个个葫芦变成了艺术品。见他热衷葫芦烙画,孩子们也很支持。2018年,纪作云的儿子了解到寿光市老年大学有一期葫芦烙画课,便给他报了名。就这样,纪作云进行了专业系统的烙画学习,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走在小田园的葫芦架下,各种形态的葫芦吊挂下来,让人神清气爽。纪作云介绍,现在他种着大八宝、小八宝、长把、莲花头等十多个品种的葫芦,很多都是朋友给他淘来的种子。待葫芦成熟后,朋友们就会聚在小田园里一块采摘、打磨、刻画,切磋烙画技艺。
葫芦烙画又称葫芦烫画、火笔画,是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葫芦上作画的古老民间技艺。“给人以喜庆祥和之感的葫芦因谐音福禄,自古即被视为吉祥之物,成为神话故事中神仙、寿者的标志性法宝。现实中,葫芦是盛酒装药的良好器具,置于居室有吐故纳新、美化装饰之用。”纪作云说,他以种葫芦、画葫芦为乐,晚年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
走进田园小屋的客厅,从几案到墙上,摆放、悬挂着林林总总近百个葫芦。其中,有长相标准的压腰葫芦,有千奇百怪的异形葫芦,也有可爱迷你的手捻葫芦一个个独具风格、有趣典雅。“这些都是一群葫芦爱好者的作品,模样各有千秋。”纪作云说。
“这种巴掌大的小葫芦,可以做成挂件,既可当装饰品,也可作吉祥物。”为了完成一个作品,纪作云可能耗时若干天,费时费力,但当看到一个个葫芦变成一件件艺术品,他又陶醉其中,尽享创作之乐。
“这个是我比较得意的作品,曾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致敬中国力量献礼建党百年我的中国故事优秀作品评选中获优秀奖。”记者注意到,这是以“画像、诗词”为创作内容的作品,线条流畅饱满,集书法、绘画与一体,展现了创作者深厚的烙画功底与造型能力。
近年来,纪作云将秀美灵动的葫芦与精雕细琢的烙画技艺完美结合,创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一个光面儿葫芦只是农产品,也就卖10来块钱,最好的能卖到100元。但经过雕刻、烙画,在上面烙刻上十二生肖、四季花、吉祥物等图案,就能卖到成百上千,甚至上万元。其关键就在于经过烙画、雕刻等多种技艺加工后的葫芦,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有了艺术价值。”纪作云说,葫芦烙画是在葫芦的木质表面施以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融绘画、书法与葫芦自然之美于一体,创作出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完美的葫芦烙画作品往往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产生收藏的愿望。这项手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作品的每一根线条都要反复烙刻,经过漫长的创作过程才能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纪作云说,葫芦烙画首先是选择素材,根据不同葫芦的造型、特点和色泽来构图,再依葫芦的形、样,利用电烙笔的力道勾画不同的颜色,这样才能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因此,每次创作前我都会先构图,成形后再烙画。它不仅运用了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渲染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有很强的立体感。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写实的效果。”
“葫芦烙画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不仅让我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获得了精神财富,还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为传承文化艺术作贡献。”纪作云表示,下步,他会继续提高葫芦烙画技艺,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进步、菜乡发展的特色葫芦作品。